经济管理系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建设 > 经济管理系
在高压与细节中淬炼职业信仰
暂无

2025年2月,当我得知入选校队备战上海市第十一届“星光计划”烹饪(西餐)项目时,兴奋之余更感压力如山。作为首次参赛的选手,我未曾想到,这几个月的训练和最终长达6小时的赛场实战,会成为我职业生涯的第一块试金石。

规则即战场:细节决定生死

技术文件中密密麻麻的条款,最初只让我觉得繁琐。直到第一次模拟赛,才真正明白何为“细节定成败”: 食材订料单的“Y/N”选择看似简单,却直接关联“可持续利用”评分。因多填一份奶油浪费,我被扣分后彻底警醒——环保不是口号,是精确到克的成本意识。砧板分色使用,在高压环境下极易出错。一次误用绿色砧板处理三文鱼,教练立刻叫停:“交叉污染在真实厨房就是食品安全事故!”15分钟出菜窗口期是最大噩梦。裁判手册中“超时菜品不予评分”的规则,逼我们反复练习时间拆解:煎鱼的同时必须完成酱汁收稠,甜品组装需卡准烤箱余温。  


崩溃与蜕变:6小时的极限挑战

正式赛日的场景终身难忘:开档的30分钟像打仗:核对食材、检查设备、消毒台面、摆放自备工具,还要抢公共食材桌的稀缺香料。任务1是完成鱼肉主菜,内场突然追加两份订单。我的手颤抖着调整计划,脑中疯狂回放技术文件要求:出菜份数错误直接扣测量分。  

任务2盘式甜品的摆盘阶段,裁判组在旁记录操作规范。我紧盯“评价分”标准:装饰菜配色是否呼应席勒的“和谐美”?奶油裱花是否达到“行业期待的优秀水平”?收档的15分钟,我一边将工具塞回工具箱,一边处理厨余垃圾。技术文件中“湿垃圾重量计入浪费扣分”的条款,让我连葱须都收集进保鲜盒。

成长比奖牌更重的收获

尽管最终成绩还未宣布,但这段经历赋予我远超技术的成长:敬畏规则,从抱怨“工具箱尺寸限制”到理解——职业素养始于对标准的恪守;拥抱压力,裁判手册中“并列时优先比较鱼肉主菜分”的规则,让我明白关键时刻必须稳抓核心;美育觉醒,当裁判评价我的甜点“用油封鸭胗脆片提升质地层次”时,我突然懂了技术文件里那句话:烹饪是感性与精神力量的和谐。  

感谢王峰老师熬夜带我们研读技术文件,将评分规则中的“测量分”“评价分”拆解成每日训练目标;感谢队友在每次模拟点单环节的默契配合,技术文件中“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早已融入每一次成功后的击掌。  

经济管理系

                                     202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