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设置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设置
《会计》专业建设情况
暂无

    会计专业是我校的老专业,在90年代初期由于毕业生分配去向都很好,因此辉煌一时。但自90年代后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专业逐渐萎缩,终于在1998年、1999年停止招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交流合作能力等。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的高素质的财会电算化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我校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开设会计专业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因此我校在2000年开始恢复招收会计专业。

虽然是老专业重新招生,但我校还是进行了多次调查、论证,对教学计划进行慎重的滚动修改,增强会计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实际加强对会计专业的调整和建设

随着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及我国加入WTO,对会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现代会计人才,仅仅掌握有关会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实务与技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了,还必须较系统地掌握有关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税务、现代金融、工程技术,以及国际经济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全面的职业能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我校根据会计制度改革的精神,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立足点,加强了对会计专业的调整和建设,改变了过去按照机械工业类企业的要求建设会计专业的状况,而是按照我国相继颁布和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淡化行业之间的会计差别,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不同行业、部门会计岗位的要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持续的交流活动。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加全面和高水准的要求,包括基本素质、专业学识、业务能力、职业道德、人格魅力等。教师除了理论水平要达标外,在职业技能上应该要具有相关专业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向“双师型”方向发展,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虽然这几年会计专业不再是学校的骨干专业。但是,本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并不因为不是骨干专业而放松要求,他们在业务上积极进取,4位专业专任老师中双师型率达50%。其中,张忠明老师正在向获得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而努力;年轻老师陈伟龙更是刻苦钻研,在经济法和会计无纸化教学上颇有成效。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基础会计》、《成本会计》成为每一位专任老师的“当家菜”。

三、科研成果显著

近三年,教研组科研气氛浓厚。4位专任老师中,共有4篇论文在市级杂志上公开发表或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四、实践教学

本专业实验室主要有微机室。开出的实验项目除一些公共实验项目以外,主要有模拟会计实习、电算会计实验等。所有项目都配有大纲,从而在计划上、时间上保证学生的实习环节的落实。公共实验项目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室,会计专业有关实验也可在校外完成。这几年为适应会计无纸化方向发展的需要,会计专业的老师都比较积极地在实验室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随着会计专业的发展,建立新的实验室是必然的。